新闻中心
【我们这十年】从“百合嫂子”到“人大代表”——吕斐斌的双甜使命
来源:米乐体育APP登录    发布时间:2024-03-14 16:02:31

  她是艰苦创业,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女企业家;她是卧薪尝胆,潜心钻研技术创新的巾帼标兵;她是投身农业,树立家乡品牌发展的带头人;她是履职尽责,一心为人民发声的人大代表。

  说起百合,老百姓想到的是代表甘味品牌的爽口源;说起爽口源,人们想到的是“百合嫂子”吕斐斌。爽口源百合的成长史就是七里河区十年来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历程的缩影。一路走来,政策支持为企业纾困解难,企业未来的发展带动了产业兴盛,产业兴盛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了当地民生就业,也让小小的“百合”走出了大山,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一颗饱满成熟的百合,从育种到培植再到分拣、采挖,必须经历一个漫长而精细的过程。自吕裴斌开始研究百合起,种源和保鲜就是百合生命源头的两大难题。

  数年前,碗装百合刚进入欧洲市场就非常受欢迎,国外将甜百合视为制作沙拉时不可或缺的基础食材。“当时一小碗百合80克,走到欧洲米其林餐厅要卖到110块钱,一斤下来要卖到570多元,但当时每年的货源只有不超过50吨,远远无法支撑庞大的国内外市场,然后我就想为什么不可以进行种球繁育的研发,从种源上突破”。想到这里吕斐斌就着手开始做百合种球的繁育培植。

  为了从源头上了解百合种源的状况,吕斐斌经常跑到农户家中聊天,得知从源头上就有品种退化、产量低下的问题,受黄化病等百合病害影响,农户的收益也在每年降低,吕斐斌于是便斥资建立兰州百合的第一个生物育种工程实验室,虽然刚开始实验室只有20平方米,但及时地调整重心,把农户和源头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第一步的方向算是走对了。

  2012年7月,爽口源股份公司经第十二届兰洽会招商引资,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柴家河村投资建设百合博览园项目,综合科研办公大楼和5000吨冷库及食品加工中心也随即建成,而百合种球繁育中心的建成,标志着七里河区有了自己的百合生态基地。

  吕斐斌刚进入百合这个行业时还是采用传统的真空袋装生产,市场上对真空塑料袋的抵触很大,因为放置时间久了之后塑料味儿会将百合的清香味儿覆盖掉。通过一系列的考察,碗装农产品的概念进入了吕斐斌的大脑,当时由于受限于工艺等技术,塑料碗都需要从国外进口。最基础的“碗”技术都突破不了,何谈新鲜。为了突破这项瓶颈,白天吕斐斌带领团队进车间加工,晚上就在实验室研究,打地铺、睡实验室是爽口源管理层和科研团队的家常便饭。

  第一批碗装百合研发成功后出产到江浙沪和台湾,因为质量有保证,后来还成为了免检产品。就在一切感到已经万无一失的时候,一通从台湾打来的电话给吕斐斌和她的团队始料不及地泼了一盆冷水……

  原来,南北方气候温度的差异导致碗装百合进行密封后的残余气体无法有效排除,因此导致将台湾客户库房的彩钢顶棚彻底毁坏了。这一忽然出现的新问题成为了一只新的“拦路虎”,吕斐斌痛定思痛,下决心要用三个月时间攻克难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方奔走,积极探索下,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终于与甘肃农业大学和省农科院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得到了院校专家的支持。三个月后,健康安全,全程保鲜的“碗装浸泡技术”成功问世,这一当时在国内领先的原料保鲜技术,成为了爽口源品牌口碑建设的关键基础。

  百合种球繁育技术和碗装浸泡技术的双突破,填补了百合历史一段空白。后来,科研团队又研发出了更进一步的“物理杀菌”技术,让兰州百合从此成为餐桌上绝对放心的绿色食材。

  在吕斐斌心里,百合是个美好的产业,幸福的产业。由于天天跟农户打交道,广大农民身上那份纯朴、简单的特质深深打动了吕斐斌的心。对农民以心换心,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家门口生活就成为了吕斐斌的一大心愿。

  2021年,爽口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人社局认定为首批“兰州市乡村就业工厂”,提供岗位帮助当地种植农户就地就近就业,让附近的农户在保证农业收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份工资性收益,同时还能让他们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小孩,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

  吕斐斌带领的团队不仅包括技术人员,销售员工、车间员工、百合农户,甚至他们的家人都是团队的一员。“发展到今天不是我个人有多优秀,是优秀团队造就了强大的凝聚力。”这么些年吕斐斌和她的团队早已习惯了穿上西装进商场,穿上工作服进车间,穿上迷彩服下田间地头的工作习惯。即是农民,又是工人,还是销售代表,身份随时随地切换。白天进车间加工,晚上就在实验室搞研究,打地铺、睡实验室是吕斐斌和她的小组成员的家常便饭。

  厂区的食堂和宿舍永远都为员工和家属免费开放,有些员工的孩子中午放学就来食堂和爸爸和妈妈一起吃午餐,吕斐斌后来还安排专车接送这些孩子们上下学。“只有小家好了大家才能好,我希望看到爽口源的每一名员工每天都高高兴兴地生活在外人面前。”员工们都叫吕斐斌董事长,在工作中,大家都亲切的称呼她“嫂子”。

  十年前,百合农户每年坚持种植百合,但是销路却不好,仅仅只可以通过兰州本地百姓对百合的喜爱勉强维持。也因为百合种植周期长于其他农产品的特殊原因,使得部分农户的收益所得要两三年才能反映出来。曾经,缠绕在吕斐斌心头的是怎样“脱贫”,而现在,更多考虑的是“振兴”,思考怎样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变化的市场潮流中不断开辟百合销售的渠道。

  2020年3月,爽口源开始在淘宝、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开启新零售业务。从传统的商超运营到电商、新媒体时代的直播带货,市场的转型也促使了产业销售经营渠道的多样化发展。直播镜头里,基地、车间、大棚内都是吕斐斌和电商团队的取景地。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吕斐斌走出了一条新媒体时代的康庄大道。农户受益了,信心提高了,产业就越好。

  “我们要保留百合产业,给后人继续做下去,不能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做烂。”这是吕斐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无私的她后来将碗装百合浸泡技术无偿的分享给全省22家百合企业,全行业都在她的带动下良好的发展了下去。

  爽口源百合品牌的成功发展,使得慢慢的变多的人知道了兰州,知道了山洼洼里面的天然至宝。

  在找江南大学食品加工学院院长杨瑞金教授做精深加工合作的时候, 吕斐斌耐心的为杨教授讲述着她从家乡千里迢迢带来的“土特产”。

  杨教授张嘴就说:“这个我知道,百合苦兮兮的,都作药用,作为吃的东西开发出来也没人吃。”但他吃了一片吕斐斌带来的兰州百合后,很惊奇的问道:“世界上还有这么甜的百合吗?”自从那之后,杨教授就亲自来到兰州七里河西果园镇,不施肥,不浇水,而且海拔那么高,在纯自然生态情况下还能生长出这么好的东西,让杨教授充满了对大自然神奇的感慨。

  后来,找吕斐斌合作的人里面有来自荷兰的78岁百合育种专家“汤姆大叔”,有来自上海的国际食疗课题研究专家,也有来自消费者中热衷美食制作的阿姨。

  兰州百合吃在嘴里是甜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户赚到钱心里是甜的。端着“金饭碗”,却不知道怎么利用它造福子孙,这样肯定不行。吕斐斌把百合当做了自己的生命一般,下决心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守住这份“双甜”的幸福。

  十年来,吕斐斌身上的荣誉和头衔一个接着一个,最让她感到自豪还是“兰州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这份荣誉。她说:“从刚开始把百合作为一份工作到后来变为一份事业再到如今感到一种使命,是人民推举我作为人大代表,我要用我的努力反哺和回报人民。”

  原标题:《【我们这十年】从“百合嫂子”到“人大代表”——吕斐斌的双甜使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